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内涵及其实现的重大意义
浏览次数:3255 作者:admin 时间:2021-07-31
碳达峰,是指一个地区或空间内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最大值,这里的峰值可能是一个极大值,也可能是进入了高位波动的平台期。碳中和,是指在一年内通过各种途径,如减排、植树造林等碳汇(“碳汇”一词在《京都议定书》中被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利用使之达到平衡。
主动宣示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体现了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大国责任和担当:
——标志着我国在气候变化上从被动应对到自主贡献的转变。与此前的碳排放目标相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更加进取,措施更加明确,实现难度更大。与我国过去在气候谈判中一直强调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人均碳排放水平低等立场相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了根本转变,自加压力、以身作则的大国风范更加显现。
——是我国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后,向“保护我们唯一家园”更大目标前进的号角。
——是我国摆脱煤炭依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根本之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对石油、煤炭的过度依赖。
——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变革的重要导向。碳达峰、碳中和是阶段性目标,要如期实现,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能源特别是电力行业深度脱碳,生产数量充裕且高效的清洁能源,开发碳捕获、使用和储存技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消费方式低碳化。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是保护地球家园的需要;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以满足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的需要,降低油气等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的必然选择;是开发清洁高效节能环保技术、促进产业化,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能的需要;是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强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